首页>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一)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一)收藏

类型
时事政治

摘要

2019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

正文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段)建设保护规划 1、项目背景 2019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方案》指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对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影响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大生命力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作为《方案》中明确的全国唯一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应在2021年底前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成果和经验,为全面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造良好条件。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由省委书记及省长担任“双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于2019年11月底紧急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强调必须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深刻认识到这一光荣历史使命,按照政治工程、文化工程、民生工程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推进相关工作。 2、挑战及创新 (一)如何破题——什么是国家文化公园? 什么是国家文化公园?作为一个新概念,《方案》并未给出明确的定义,放眼国内外,无论是我国正在推进试点建设的国家公园,还是美国国家公园、日本遗产、欧洲文化线路,没有能够准确“对标”的先例可参考。 然而对概念的清晰认知,是规划框架构建的第一步,为此项目组进行了大量研究,与学界专家展开充分探讨,进而逐步认识到:在国家文化软实力逐步增强,同时“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文化公园不仅仅是一种新的遗产保护、利用、传承模式,更是建立中华文明重要标识、塑造国家形象、推动文化传播、坚定文化自信、构建国民身份认同的重大文化战略工程。由此也决定了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不仅是空间上的框定落位和物质层面的实际建设。文化传播、视觉传达、旅游服务等软性建设方面的统一和标准化,对体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意义都有着重要作用。 (二)找准定位——综合能力的考验 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首个重点建设区,贵州的价值定位、发展定位如何确定,是规划面临的第二个难题。一方面,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涉及意识形态工作,需要准确把握革命史实、提高政治站位、保持对时政的敏感度;另一方面,作为一项涉及贵州70%以上市县的重大文化工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对贵州未来若干年的建设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必须从全国高度、多学科视角综合确定发展定位和建设布局。 为此,项目组研读大量资料,依托此前对全国长征文化遗产的研究积累,明确了贵州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价值定位和发展定位,之后更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文献研究室、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社科院、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等机构多位权威专家以及红军将领后人反复研讨,保证史实表述和思路方法的准确性;积极与中宣部、文旅部和国家文物局等国家部委,以及贵州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展开沟通,保证与相关新政策和发展导向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