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长征文物

长征文物收藏

类型
长征文物

摘要

1935年2月,国民党军对湘鄂川黔苏区进行大规模“围剿”。由于多种原因,红军准备暂时放弃苏区,北渡长江,转移至湖北创建新苏区。当时,国民党鄂军纵队司令兼第58师师长陈耀汉以为可以抓住机会“围剿”红二、红六军团,遂命令所辖两个旅先行出发,与自己和西面的张振汉所部合力截击。不久,消息传来:两旅中的172旅反被红二、红六军团一举歼灭。陈耀汉闻知消息立即掉头南撤。贺龙、任弼时、萧克分析判断陈耀汉南窜,必经桃子溪。于是,萧克、王震带领两个团冒雨急行军赶到桃子溪,对敌发起猛烈攻击。此战,红军歼敌1个师部和近2个旅,缴获大量武器弹药,这门编号“587”的山炮就是其中之一。这对于缺少重武器的红军来说,可谓如获至宝。随后,张振汉部也被击溃,张振汉被俘,经过教育自愿留在红军中,成为红军学校的教员,随红军走完了长征路。攻打湘西龙山城的战斗中,张振汉还协助红军用这门山炮击毁敌碉堡,立下战功。 1935年11月,红二、红六军团开始长征,这门山炮便随着广大指战员踏上漫漫征途。突破乌江时,这门山炮与其他轻重武器压制住对岸的国民党军的火力,红军战士趁机夺取船只强渡乌江。转战乌蒙山时,红二、红六军团被包围在乌蒙山腹地安耳洞一带方圆15公里的狭长地域,群山环绕、人迹罕至,悬崖峭壁如同刀削斧凿一般。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急情况下,时常需要昼夜强行军,食物、饮水都难以得到补充,战士体力消耗很大,生存成为极大难题,而拉驮装备的牲畜也几乎全部损失掉了,不得不丢弃一些装备。然而,红军战士仍对这门山炮十分珍视,宁肯饿着肚子、吃苦流汗、肩扛手抬也不舍得丢掉。他们把这门山炮拆成四个部分,即使如此每件也达数百斤,至少需要四五个人抬着。就这样,红军战士以顽强的信念、用鲜血和汗水,爬雪山、过草地,把这门山炮抬到了陕北,成为整个红军队伍在长征中带到陕北的唯一一门山炮。在以后的征战中,这门山炮屡立战功。1959年,贺龙专门让人找到这门山炮,并将它交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