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做好招生工作,保证大学生质量

做好招生工作,保证大学生质量收藏

致华国锋等

邓小平

28374.0

国锋、剑英、先念、东兴同志: 我约刘西尧、方毅等同志谈了一下。等他们写好教育问题汇报提纲后,拟提请政治局讨论一次。 招生问题很复杂。据调查,现在北京最好中学的高中毕业生,只有过去初中一年级的水平(特别是数学),所以至少百分之八十的大学生,须在社会上招考,才能保证质量。如何才能避免大的波动,办法正在研究,方案拟定后,拟先送请批准。此件连同中小学教学计划草案,送请你们看看,供作考虑之用。 邓小平 九月六日

书信解析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1977年邓小平恢复担任中央领导工作后,自告奋勇主管科技教育工作。他主抓的一件大事,就是着手恢复中断多年的高考。 在“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百废待兴的时代背景下,1977年恢复高考这个重大决策,事关社会走向,事关十年积压的几千万知识青年的出路、前途和命运,其中的许多政策问题,牵一发而动全局。邓小平非常慎重,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在同当时的教育部长刘西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方毅谈话后,他要求刘西尧就招生办法向中央提交一个报告。9月5日,刘西尧在写成的报告中说,正在进行的全国招生工作会议上,绝大多数同志认为既从有实践经验的工农中招生,又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生是正确的。因为招生涉及到城乡知识青年和应届高中毕业生3000万人,招生办法又涉及一些方针政策问题,需要周到考虑,以防对当前工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和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起波动。第二天,邓小平将该报告批送中央常委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并附了这封信。 根据邓小平的意见,国务院转发的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包括按政策留城而尚未分配工作的)、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均可报考。录取比例,应届高中毕业生占省、市、自治区招生总数的20%—30%。 这个意见中关于招生范围和录取比例的改变。是当时的一个重大决策,为“文革”十年积压的广大社会知识青年通过平等竞争上大学深造创造了条件。 此后,邓小平还主持对社会知识青年考大学的政策作了进一步调整,比如取消“单位同意”的不合理规定;修改繁琐的政审条件,实行择优录取;大学可以直接从高中招生,也包括从社会上招收优秀青年,放宽招生年龄、婚姻限制,为“老三届”特别是大龄下乡知识青年上大学制定特殊政策,等等。正是在邓小平的关怀下,高考破例为大龄知识青年开了绿灯。1978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文件明确规定年龄可放宽到30岁,取消了其他限制。 1977年邓小平决策恢复高考,在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人才匮乏、青黄不接、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及时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高素质人才。1977年冬,全国有570万考生参加高考,录取新生27.8万人;1978年夏,全国共有610万考生参加高考,录取新生40.2万人。 从这封简要的信件反映的历史事实看,1977年邓小平决策恢复高考意义重大,功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