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我十数年来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

我十数年来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收藏

致戴与龄

朱德

13848.0

与龄老弟: 我们抗战数月颇有兴趣。日寇虽占领我们许多地方,但是我们又去恢复了许多名城,一直深入到敌人后方北平区域去,日夜不停地与日寇打仗,都天天得到大大小小的胜利。差堪告诉你们,昨邓辉林、许明扬、刘万方等随四十一军来晋已到我处,谈及家乡好友,从此话中知道好友行迹,甚以畅快。更述及我家中近况,颇为寥落,亦破产时代之常事,我亦不能再顾及他们。惟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十数年来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贰佰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收。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我又函南溪兄〈寄〉贰佰元,恐亦靠不住,望你做到复我。此候,近安。 朱德 十一月廿九日于晋洪洞战地

书信解析

这是一封交织着国事家事、既报国又孝母的充满真挚感情的书信。 当时,朱德总司令正率领八路军总部到达陕西省韩城县芝川镇,准备渡过黄河进入正燃烧着抗日战火的山西大地。9月底,在没有亲人音讯10多年后,终于与四川的家中取得了联系,而外甥许明扬等也随四十一军来到了山西,给朱德带来了渴盼已久的家中消息。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有几家能过好日子呢?朱德也同常人一样有着自己的感情。当音讯全无、生死两茫茫的时候,他多么急切地想知道亲人怎样、家事如何;而当亲人来到身边,带来的消息却又是忧多乐少。两位年届八十的生母、养母虽然健在却又遇到荒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的威胁。虽身为八路军总司令,却因身无分文,连寄钱尽孝的能力都没有,真是200元难倒了总司令,无奈之下,只得求助川中好友了。信中充满了信赖与厚望。信结尾处的“望你做到复我”,其意是你一定要把钱寄到再给我回信,而且借钱的时候就宣布“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朱德的前妻陈玉珍,四川南溪人。“我又函南溪兄”是指又给陈玉珍写信嘱她寄款,但又担心她可能也没有这财力,因此把能寄钱的主要希望还是寄托在戴与龄的身上了。 信中多次提到两位母亲,是指他的生母和养母。1886年12月1日,朱德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的一个佃农家里。朱德的生母钟氏(1858—1944)从小生长在极端贫困、社会地位十分低下的流浪艺人家里。钟氏19岁嫁到朱家,数十年如一日,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煮了全家的饭,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生朱德的前几分钟还在灶前煮饭,朱德呱呱落地之后,她又起身接着做饭。钟氏生有13个子女,由于生活艰难,有5个刚刚生下来就被溺死。朱德两岁时被过继给大伯父。大伯父因无后,遂领养朱德为嗣。这样朱德又多了一位养父和养母。钟氏晚年虽知道自己的儿子担任了八路军总司令,但仍不辍劳作,自食其力。她唯一所求就是在有生之年能见儿子一面,因处于抗战时期,朱德身负重任,钟氏未能如愿,1944年2月15日,以86岁高龄辞世。朱德生母去世之后,蔡畅在延安纪念三八妇女节大会上说,朱德生母的模范行为是妇女界的光辉榜样。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100多人为朱德生母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毛泽东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中共中央党校的挽联是:“惟有劳动人民母性,能育劳动人民领袖。”钟氏去世后,朱德十分悲痛,百忙之中写下了《母亲的回忆》,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上。几十年后,一名外国记者问朱德:“您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朱德回答说:“最大的遗憾就是老母逝世前连一杯水都没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