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周恩来

周恩来收藏

籍贯
浙江绍兴
类型
革命先辈

周恩来

简介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在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1920年去欧洲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中共旅欧组织领导人。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并先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常委兼军事部长,两次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1927年3月,领导了著名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5月,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组,周恩来任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8月,领导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军委书记。从中共六大后到1930年春这一段时间内,他实际上是中共中央工作的主要主持者。1931年12月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总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他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起了关键性作用,并继续当选为中央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全权代表,同蒋介石进行谈判,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战争时期,他代表中共长期在重庆及国民党控制的其他地区做统一战线工作并先后领导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的工作。1945年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8月,和毛泽东、王若飞一起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双十协定》签订以后,继续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重庆和南京同美蒋进行斗争。1946年11月回到延安。1947年,他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解放战争,同时指导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运动。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一直任政府总理,曾兼任外交部部长,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主席。50年代,他成功地组织领导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和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1954年,他提出建设现代化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化目标。1961—1965年,他领导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使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他参与制定和亲自执行重大的外交决策。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协助毛泽东指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领导了中国代表团的停战谈判。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他代表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与国关系的准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主张和平共处,反对殖民主义,提倡求同存异、协商一致。他先后访问过欧、亚、非几十个国家,接待过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和友好人士。“文化大革命”中,他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为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为保护大批党内外干部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为实现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作出了卓越贡献。1975年,在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上,他代表中国共产党重新提出在中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周恩来外交文选》、《周恩来军事文选》等。